中国签名网 -- 中国最大的签名设计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  旧版
中国签名网 -> 硬笔书法艺术 -> 正文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信息检索

沈鸿根:生活原本是诗书 《书法报·硬笔书法》

成功眷顾有心人

沈鸿根先生五六岁时便爱书法,他将这称为天性好书。六十年代时,上海是书坛重镇,沈鸿根常有机会向沈尹默、胡问遂、任政等书家讨教。沈鸿根称,他最初喜欢用钢笔去临毛笔字帖,而在此之前,因为文革的缘故,钢笔的影响一直不大。当时虽有一些人再用钢笔,也没有人将其从艺术的角度进行研究。白焦、邓散木于1945年合出的《钢笔字范》也再文革以后才得以流行。
沈鸿根是一个有心人,他坚持用硬笔临古贴,以王字为多,对《圣教序》尤其用功,并旁涉楷书、隶书、篆书。对于书风,沈鸿根自言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但他的个性较强,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转,经过大量的临帖和练习,并辅之以读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行草书逼圆锋中、顾盼生姿、潇洒流美,是雅俗供赏书风的优秀代表,沈鸿根也因此受到了众多硬笔书法爱好者的追捧。

可惜“晨风”未常吹

1981年春,沈鸿根与友人叶隐谷、林似春在上海创办了有史以来第一家明间硬笔书法团体——晨风钢笔字研究社,并于当年春再上海和平公园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展览,又到无锡、苏州、连云港等地展出。
这两件事都可以算作硬笔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自此以后,各种各样的硬笔社团活动活跃了多年,直到现在,社团活动任然是硬笔书法发展的主线之一。

令人叹惋的是,因各种原因,这两件事只能作为里程碑而已,创建得早却没能坚持是一大遗憾。以西冷印社这样的社团来比照时,我们会想,“晨风”要是能坚持发扬光大,现在的硬笔书坛将又多一道独特风景。展览若能延续至今的话,也是硬笔书人交流的好方式。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

不做“大哥”好多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文化复苏期,用硬笔写字的基础人群大,人人都以写一手好字为荣。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和团体举办硬笔书法展览赛不计其数,沈鸿根做过的硬笔书法比赛评委会主任有很多,当时几乎无出其右者。因为这些比赛,沈鸿根的书法受到更多人的追求,其个人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那段时间也是沈鸿根的字帖最风行的时候,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为他的字帖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字帖发现量大,受其影响的硬笔书法爱好者的数量自然也就多了。

那些大赛和字帖培养的硬笔书法爱好者,也造就了硬笔书坛的一片繁荣景象,也为如今的硬笔书坛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得好句心境舒
沈鸿根先生爱读书,文字功夫好,擅作评论与诗文。他撰写的《千古绝唱 <兰亭序>》入选上海初三《语文》教材。连他最早的关于书法理论的书,也被金开诚与王岳川先生录到《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中。

诗这方面,沈鸿根年轻时即受徐志摩、闻一多影响写过一些新诗。后来,随着对书法学习的不断深入,他觉得写古体诗更能表现自己,也更合适于书法创作的应用,便改写古体诗。这些年来,林碑习贴每有所感、游山玩水每有所悟,及至生活的忧乐,沈鸿根先生都一寄于诗,再用书法表现。书自作诗也令他心手双畅、物我相忘。

沈鸿根表示自己这些年并不顺利,但他又说,不顺才可以出好的作品,我的诗书都是这样。没有了冗杂的社会事务,可以静心作诗写字,也是好事一桩。

版权所有  中国签名网
服务热线:028-86256867  86256261 传真:028-86256261  邮件:
yzqmsj@163.com
公司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大街88号西岸蒂景B座10层   国家信息产业部:蜀ICP备050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