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王铎行草的新演绎
齐玉新上中小学时曾买过不少钢笔字帖,如林似春的、邓散木的、黄若舟的、顾家麟的·······
但都没能坚持练下来。直到1984年的时候,齐玉新买到了一本《全国青年钢笔书法比赛专辑》,看了人家的作品,他意识到:要想写得好,必须临古贴。
后来,在范列先生的建议下,齐玉新从魏晋小楷入手,埋头练起了楷书。从1987年开始,齐玉新以一手魏晋味的钢笔楷书到处参加比赛,屡次获奖。
1994年,齐玉新确立了自己的硬笔写王铎的风格取向,也得到了硬笔书法界的认同。此后,他便将此风格延续下来细加研习探索。到了2000年左右,齐玉新用美工钢笔将王铎风格的行草书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笔跌宕多姿、线条变化丰富,在技法上达到了娴熟的境地。
理论:开个案研究新天
从1984年开始,齐玉新曾在江苏邳县运河师范学校的张恒成先生影响下学习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看了大量的书法理论书籍。
自1986年第一篇小豆腐块理论见报后,齐玉新发表了大量钢笔书法方面的文章,由此走上了硬笔书法理论研究和创作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钢笔书法断想》系列,那几篇文章以庞中华、谢非墨、沈鸿根、崔学路、王惠松等书家为例,从细节到硬笔书法的创作进行了分析,细致入微且有代表性,开了硬笔书家个案研究的新开地,直到现在仍为硬笔书人熟记。
接着,齐玉新开始了将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进行比较研究新课题,他的《从比较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在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理论研讨会获奖。
这几年,齐玉新还一改其做学问的风格,而以风趣的文字在网上对如何成名成家,以及如何参展写了多篇文章,也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兴趣。
组织:为了硬笔书法加油
1988年,齐玉新和唐山市的硬笔书法家创办了“当代硬笔书法习字会”思惠国任会长,他任秘书长,筹办了轰动一时的“京兆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及“当代硬笔书法家作品巡回展”。1989年夏天,齐玉新辞去了习字会职务专心习字。
1993年春,齐玉新又与唐山的同仁联合成立了“中华硬币书法家协会河北分会”,齐玉新任总会秘书长兼理论部负责人。分会成立后举办了“硬笔潮——中国现代硬笔书法家作品邀请展”。考虑到地区的局限性,次年改成“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家学会”,他任主席,谢非墨、王惠松、武磊等任副主席,并发行会刊《硬笔书谱》,举办了“当代书画篆刻名家赴新加坡交流展”。
同年,《社团法》颁布实施了,庞中华先生来信告诉齐玉新全国各硬笔书法类协会已经开始联合了,要求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家学会加入。经和几个负责人商议后决定,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家学会就此解散。
直到2000年,齐玉新还频繁奔走于秦皇岛、北京和烟台之间,2001年夏天又应到内蒙古梁能伟之邀请和潘现、潘锋到内蒙古参加了“走进草原——中国书法夏令营”的评选工作等。这种为硬笔书法鼓与呼的热情令人佩服。
网络:兼爱天下的选择
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齐玉新在硬笔书坛所获得的成绩已经很突出了,但他自己并不满足。2000年,他和唐山一家网络公司制作公司的合作办书法网站,同年12月份“中国书法家网站”开始全面运行。当时互联网上书法门户网站极少,只有中国书法网站和硬笔书法天地。他利用自己多年再书法圈子里的朋友、关系和自己的收藏开始挺进互联网。当时他的定位就很高,毛笔书法家一定要求是中国书协会员,硬笔书法家必须是真才实学并且在圈子里叫得响的。通过几年的努力,齐玉新把中国书法家网站不断地做大,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中国书法超市”这一主要以书法作品交易为主的论坛。网站得到了大批毛笔书法家的支持,结交了大批去全国中青年实力派的书法家,更为书法家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交流平台。